芜湖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第A04版:关注

江北新区水生态整治“样板房”探访

东港河河道治理初显成果

东港河河道治理初显成果 记者 汪武 摄

2024年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省级江北新区,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江北新区持续加快建设“六百工程”,其中就包括100公里环绕水系。日前,江北新区东港河水系整治示范段一期已有所进展。

记者来到东港河现场走访,放眼望去,河清岸阔,整个河道及周边景色既保留了自然生态原味,又有城市建设匠心梳理后的精致。承担建设任务的前湾集团项目管理部工作人员汪伟介绍,“随着江北新区主要水系的整治,防洪排涝与景观功能均得以提升,江北新区发展动力进一步激活,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东港河河道治理引来赞许

在芜湖东港河河道治理示范段一期岸边,微风轻轻掠过,让人倍感清凉。记者注意到,该项目的宣传栏上,张贴了多张改造前后水系情况对比图片。改造前,虽然能看见乡野景象,却说不上风景,杂树散立在荒野间,不少养殖棚、鸭舍在水系两边东一间西一处,对水质构成污染源。此外,河道存在流动性差、河道淤积、垃圾堆积等乱象,滨水通道和活动空间缺失。

改造后的东港河河道示范段焕然一新。河水不再是之前因淤积而呈现的浑浊模样,变得清澈动人,波光粼粼,一路畅流终至长江。河岸上也看不见杂乱的鸭舍等乱搭建,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感十足的城市驿站、笔直高大的落羽杉、平坦的车道、别具韵味的健步小径、探入河水的栈道平台,让江北新区又多了一处休闲观景放松的好去处。

当日采访中,记者遇到几位在散步的市民,他们在附近产业园区工作,说起这里的改变都连连点赞,“这里以前模样乱糟糟的,现在变化非常大,江北给了我们许多惊喜。”

先行启动提供“样板房”功能

汪伟告诉记者,江北新区东港河水系整治项目位于江北新区大龙湾片区,项目范围包含下沟河、大龙河西湾花园段、龙湾湖、大龙河东段、汾水港、东港河6处水体。其中芜湖东港河河道治理项目先行启动,该项目位于东港河两岸,北侧紧靠楚江大道,由前湾集团承担本次项目的建设工作,建设内容包括景观、水系及周边环境整治。

芜湖东港河河道治理项目实施生态修复,实现湿地入城、森林环城、街道林荫,为大龙湾片区整体水系整治提升提供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可以说,目前东港河河道的初步成果担任了当地水生态整治“样板房”的功能。项目依托于东港河生态文化本底打造新型特色生态文旅体系,以城市生态绿色柔性水岸及区域服务驿站示范点为建设亮点,构建绿道慢行系统,创造连续的滨水活力空间。

汪伟说,因为水系整治还在持续建设,还没有大张旗鼓对外宣传,但是周边一些园区企业的员工已经陆续来此观赏体验,对于周边生态环境、景观环境不断得到提升非常欢迎,“他们的肯定,让我们对持续整治江北新区水生态更有信心”。

构建生态基础设施网络

打造滨水生活

目前江北新区的东港河、汾水港、下沟河(含龙湾湖)、大龙河周边地块开发成熟,通过河道景观的打造,能够提升周边用地的品质,激活新区发展动力,沿水系两侧土地将进一步增值,企业入驻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区域内的各项功能配套将更加完善。

据了解,江北新区水生态整治项目在持续进程中,严守城市安全底线,通过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动态变化的韧性河道、塑造自然弯曲的河道和生物多样的栖息环境、构建舒适便捷的滨水慢行系统、营造功能复合的河道滨水空间,实现“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水绿漫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等规划目标。

项目完成后,江北新区水生态系统将最大限度创造模拟生境、适合当地目标种群的物种栖息地,构建生物多样的栖息环境。恢复自然弯曲的河道,在满足河道防洪防冲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自然功法恢复不同的护岸形式,为生物提供安全可躲避的场所,为鱼虾产卵提供栖息地,还可以种植浆果类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恢复河道自然的深潭浅滩和自然的河漫滩,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下生态系统。

整个项目还会完成以步行、跑步、骑行为主的多线程滨水慢行系统,串联绿地、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实现“水清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水鸟成群”的生态美景,满足人们休闲、健身等“滨水”文体生活需求。

吴敏 张有彬

集团数字报刊 : 芜湖日报 | 大江晚报 | 金周刊
2024-05-23 东港河河道治理初显成果 3 3 大江晚报 c348264.html 1 江北新区水生态整治“样板房”探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