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
2022年07月20日
第RB04版:专 版

全面总结我国社会建设重大成就与宝贵经验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历史经验。在社会建设方面,《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社会建设是21世纪国家的重大宏观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全面总结党领导下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需要

社会建设是一个中国本土化的概念,它的提出源自于国家的政策设计。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2005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将社会建设增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并进一步制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措施。在这之后,“社会建设”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陆学艺、郑杭生、李强为代表的国内社会学家,坚持把社会建设理论研究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作为立足点,从概念生成、内容体系、现实路径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社会建设”的学理内涵,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建设、建设什么、怎样建设等系列问题,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分析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围绕社会建设“为谁而建、如何建设”的中心命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思想、观点、方法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也为我国社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和思想遵循。

当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新风险、新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陷入“无发展的增长”,这不仅是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国内学术界需要回应的理论命题,要求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出发,站在社会建设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这些挑战和问题。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已经走到了必须构建自己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回顾我国社会建设的历程,总结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形成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自洽的社会建设理论框架具有重要价值。

实践价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方面,党中央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了高质量的公共就业服务,初步实现了教育公平,深化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另一方面,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取得了新突破。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健全完善。此外,党和国家创造性地提出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将市域社会治理作为战略抓手,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全面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是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和根本性转变。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补齐社会建设领域的短板,重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当前及时总结我国社会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总结:回顾来时路,走好未来路

重视学习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秘诀。社会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政策范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成效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最直观反映。因此,要及时回顾来时路,从过去的历程中汲取宝贵经验,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继续书写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

作者单位:中共芜湖市委党校(芜湖行政学院)

汪漪

集团数字报刊 : 芜湖日报 | 大江晚报 | 金周刊
2022-07-20 2 2 芜湖日报 c261284.html 1 全面总结我国社会建设重大成就与宝贵经验的价值意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