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
2022年08月05日
第RB01版:要 闻

在广袤田地间写下“履职报告”

——访安徽省人大代表程太平

□记者 陈旻 张永胜

7月下旬,正是沿江农民们最忙碌的“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时候。而在南陵县籍山镇新坝村,由于特早熟早稻的推广,早稻已提前成熟收割了,村民们可以不慌不忙地种植晚稻。

提到这些变化,村民们都会感谢一位从农田里走出的安徽省、芜湖市两级人大代表——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太平。靠着三十多年如一日,立足农村潜心于水稻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程太平培育出多个水稻新品种,创造并发展了水稻半旱式直播生产方式,为南陵米仓丰廪又添了一份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人大代表,程太平先后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等多项殊荣,他将毕生的心血都凝结在水稻上,“人民选我做代表,我就得为人民服务,这是我的责任。我本身也是一名农民,最关心的就是稻种。”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我们多年来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把水稻的种植方式从传统的育苗移栽变成符合人少地多的栽培方式,就是水稻直播。良种良法是统一的,技术改变了,还需要良种,这一块重点发展特早熟早稻和低位早熟再生稻。”程太平专注于研发、推广新的水稻生产技术,使“不可能”变成“完全可能”,通过“特早熟早稻+晚稻”“低位早熟再生稻”的示范推广,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这种特早熟早稻品种从播种到成熟比普通早稻提前了15天左右。”这就意味着,既能在梅雨前完成早稻收割,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种第二季稻,又让优质新米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程太平告诉记者,江淮流域梅雨季极易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因大量农田退水较迟,不能种上水稻,而特早熟早稻正好避开了这段时间。并且特早熟早稻可以与西瓜、小龙虾等经济作物配套,做到经济收入与粮食生产两不误。对农户而言,既减轻了务农人手紧张的压力,又增加了务农收益。

而程太平正在全力研究的另一种水稻种植模式——低位早熟再生稻,则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难题。所谓再生稻,就是第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成熟后再收一季。程太平带领团队研究的低位早熟再生稻适合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既解决了收割机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问题,又能解决普通再生稻头季稻受高温影响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程太平看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稳产是基础,高产是关键,就是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持续不断地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程太平说,担任省、市人大代表,是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更是托付与期待。《关于建设水稻直播生产技术体系》《关于将特早熟早稻列入我省水稻生产自救品种》《关于设立基部再生稻育种专项》等诸多议案和建议,成为他履职多年来所思所想所为的一份份“写实”。

“相关部门在办理建议时也实事求是,围绕安徽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纳、推广了我们的一些好的措施,目前我省70%以上的水稻种植采用了直播生产技术,南陵及周边特早熟早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直播稻生产方式比育苗移栽每亩增效150元 ,特早稻形成的‘特早熟早稻+’模式比传统双季稻模式,一年下来每亩增产增收300元以上。”程太平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真要感谢程代表,有了他的特早熟早稻,你看,现在我田里晚稻的秧苗都长这么高了,这在以前哪有可能。而且今年早稻大丰收,亩产比以前要增加不少。明年我打算都种这个品种了。”7月21日,新坝村村民张志诚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今年都72岁了,一个人种七八亩地,完全能应付。”近年来,程太平为周边近百个村举办农民实用技术知识讲座30余场,听课群众5万余人,田头传播技术千余次,技术咨询3万人,无偿赠送技术资料10万余份。在他的支持帮助下,通过科学种植水稻致富的农户不计其数。

不仅是乡亲们口中“农业技术的传播者”,程太平也谨记代表紧贴群众的责任,对于群众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他总是尽己所能出份力。前些年,新坝村2000多亩农田水利灌溉遇到了困难,他奔走为大伙儿寻找水源。“多亏程代表,找承包鱼塘的人协调,给我们开了新水源,2000多亩农田用水问题有了解决办法。”

(下转7版)

集团数字报刊 : 芜湖日报 | 大江晚报 | 金周刊
2022-08-05 ——访安徽省人大代表程太平 2 2 芜湖日报 c263267.html 1 在广袤田地间写下“履职报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