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
2023年06月04日
第J07版:艺文馆

无为非遗有大美 闪闪鱼灯“舞”千年

“鱼”与“年年有余”的“余”字谐音,故“鱼”在人们心目中成了幸福美满的象征。鱼米之乡无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更是十分深厚。在绚丽多姿的无为民间艺术宝库中,鱼灯是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灯舞种类之一。

鱼灯舞出吉祥舞出好兆头

作为无为最具特色的年俗,无为鱼灯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时至今日,谈起鱼灯舞,无为鱼灯市级传承人潘可者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他说:“别看我们舞得轻松,其实舞动鱼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盏鱼灯重达10公斤,不仅要体力充足,熟悉套路,还得熟知‘鱼性’。”闲暇的时候,潘可者就会去鱼塘观察鱼儿,熟知“鱼性”后,舞鱼灯就更加得心应手,表演也更加形象生动。

据无为文化馆馆长黄代平介绍,无为鱼灯主要分布在以村民捕鱼为生的黄雒河、花渡河、永安河三大水系地区。大部分都以鱼灯所在的村子来命名,例如侯咀鱼灯、黄雒鱼灯、八里鱼灯等。

扎马步,举鱼灯,年过八旬的国家级传承人任俊堂和他的两个徒弟,兴致勃勃地展示起舞鱼灯的步伐,现场演示每年舞灯的场景。一时如红鲤鱼快乐地摆动游弋,一时如鳌鱼愤怒地横冲直撞,让人忍不住为之喝彩。

记者了解到,鱼灯除了表演外,“接灯”是另一件大事。为了保证鱼灯文化的稳续传承,每一盏鱼灯和演出的铜锣、圆鼓等乐器分别都由三户负责。负责鱼灯演出的家庭,从家中新生儿诞生那刻起就要考虑下一代“接灯”的人选。如果该户家庭没有男子,就由长辈商议选择适宜亲戚家的子嗣来“接灯”。

“我十来岁跟着父辈学习舞鱼灯,二十来岁接过父亲手中的鱼灯,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在72岁的市级传承人喻宗雨的回忆中,舞鱼灯的人会随着锣鼓唢呐这些乐器声,手持8盏颜色各异的鱼灯从祠堂鱼贯而出,玩出“八鱼戏水”“金钩挂月”“大翻身”“金龙抱柱”等12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蕴含一个故事。还会摆出象征“天下太平、人平水平、三山六水”等12个造型。围观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鞭炮声、吆喝声、喝彩声,每晚都热闹非凡。这样一场盛大的灯会,自然离不开热情洋溢的舞灯汉子们。而舞灯的人,必须是家族嫡系传人,他们其中有年轻力壮的青年人,也不乏具有威望的年长者。每年,他们都要从全国各地赶回来,先在家里住上半个月进行训练,然后养足精神,迎接盛会。由于一场鱼灯玩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体力消耗颇大,8位大汉身旁各有2人等待接手,几个人轮换休息。从夜幕降临舞到黎明破晓,家族几代人齐心协力,给全村乃至全无为人民带来一场民俗盛宴。

扎鱼灯民俗传统跨越千年

说起鱼灯,就要从鱼灯的制作说起了。“以前每三年会有一次灯会,一般9月就开始扎鱼灯。”任俊堂一边端详框架两端是否对称一边对记者说道。作为鱼灯工艺传承人,每隔几年,他都会“出山”,为家族和村子制作新的鱼灯。“我们的鱼灯是竹子剖成篾来扎,先扎鱼身,鱼身扎好扎鱼头,鱼头扎起来扎鱼鳃、鱼尾。八只鱼主要通过颜色和鱼鳍区分,像鳜鱼是五个鱼鳍,黑鱼是七个。鱼的骨架扎好之后就要蒙布,布蒙好后再涂胶,胶涂好以后再进行绘画,一组8个鱼灯扎完要一个月时间。”他悄悄告诉记者,明年是龙年,大家约好正月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灯会。

如今,无为鱼灯随着时代变换有了更多的内涵,制作材料更先进,扎制鱼灯的材料改成了薄透的特质纱布,竹篾也改成了轻铝管,鱼灯内部的光源也由蜡烛改成了充电灯,舞起来更方便轻巧了。记者看到,演出的灯一共有10盏。除了“独占鳌头”和“麒麟送子”两盏彩灯外,其余8盏鱼灯分别是金鱼、鳇鱼、鲥鱼、鳜鱼、鲤鱼、鲢鱼、鲫鱼、黑鱼,鱼灯表面绘上多彩精美的八仙图案,寓意子孙后代“各有能耐、各显神通”。

保护传承鱼灯是一种情结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为鱼灯,在各级政府、技艺传承人和鱼灯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在更多、更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知名度也越来越高。“非遗过大年”“濡水情”等活动表演中都能看到无为鱼灯的身影。2022年无为市春晚,节目《读山水 看无为》中无为鱼灯一出场,就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惟妙惟肖的表演,大家纷纷表示看到了无为传统文化的精彩。

“无为鱼灯都是口口相传,没有相关文字记录,所以我编了一本《鱼谱》,里面详细记录了任氏鱼灯传承的核心内容。”任俊堂表示。

“前年,我们灯会捐献了一整套鱼灯给国家工艺美术馆。此外,还出了一套《鼓谱》,《唢呐谱》正在整理中。”提及无为鱼灯的传承,侯咀鱼灯灯会会长范文友眼神坚定。在他看来,为了更好地传承鱼灯的精髓,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为此,2021年,无为鱼灯培训基地成立。

在无为,从耄耋老人到懵懂孩童,几乎都能对鱼灯表演说出一二。“舞鱼灯不仅是民俗,体现更多的是文化,是人情。”对此,黄代平对非遗的传承也有自己的感触:“早在1956年,无为鱼灯就曾到北京怀仁堂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受到了高度评价。现如今,无为鱼灯知名度越大,人们的认同感就越高。每到节日,身在异乡的舞灯人就会自发地回到故乡舞起鱼灯。非遗不仅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也具有凝聚人心的价值。”

舞动千年的“无为鱼灯”展现了沿江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为璀璨的长江渔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由无为文化馆提供)

集团数字报刊 : 芜湖日报 | 大江晚报 | 金周刊
2023-06-04 4 4 金周刊 c301645.html 1 无为非遗有大美 闪闪鱼灯“舞”千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