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
2022年07月20日
第RB05版:留 春

开城一日

夏至时节,我因参加 “传承红色诗魂,抒写山乡巨变”芜湖作家看开城文学笔会,有幸第一次走进开城古镇。一河之隔的东西两个镇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不同的风貌——西部镇区的古老与静寂、东部镇区的现代和活力。

开城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镇。据传,唐武德三年设县时,开城有城堡但无城门,故称开城。开城居山水之间,山因水而灵动起来。开城的山,没有高耸入云,却有着峰峦叠起之境界。在这叠起的峰峦中,以都督山最为有名。在探访都督山时,笔者得到一则关于猪头山的民间传说:相传北山住着一头神猪,不远的南山住有一头神虎。神虎总想吃掉神猪,所以神猪和神虎经常打架。俗话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搞得此地庄稼连年绝收,民不聊生。后来,神虎逐渐占据了优势,它所在的南山越长越长,去追北山的神猪。住在北山的神猪为了对抗神虎,所在的北山越长越高。如果任由神虎所在的南山无休止地向北长,总有一天两座山就会叠加在一起,届时就会天翻地覆。这时,神通广大且精通天文地理的朱懒王出现了。这位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的朱懒王让老百姓在两山之间开凿了河流,制伏了神虎,降服了神猪。神虎化成了山,即今天的老虎山,制伏老虎的地方称之为伏虎嘴。被降服的神猪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它住的北山便叫猪头山。猪头山脚下两眼泉水叫猪鼻孔,今天仍然沿用此名。后来,为彻底镇住神虎,当地丁氏先祖在伏虎嘴垒石为桥,据说此桥“若卧波之长虹,出水之芙蓉”,所以称之为花桥,这也是花桥的来历。

都督山,曾经有另外两个名称——猪头山、西九华。关于都督山的来历,目前找不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当地老人告诉笔者,“猪头山”当地话的发音与“都督山”几乎一模一样,这也许就是都督山的来历。说到这座猪头山,在正史里却是另外一个很高冷的名字——岩台山。清嘉庆版《无为州志》载:“岩台山,距城西北五十里,山有高岩如台,故名。”“宋景德二年僧妙胜开建,明洪武六年僧果谭修,国朝乾隆二十七年重修。”

“开城桥、永安河、幸福路”是开城的好风景,也是开城的代名词。在以河兴镇的时代,河与桥成就了开城百世繁荣。有名的丁家祖屋、钱家老屋、童家老宅依然留存在河西古街。一座现代化的芜六路开城大桥和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开城古桥横跨在永安河上,遥遥相望,相得益彰。而开城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永安河上。永安河是开城的母亲河,它一端挑起大别山余脉,一端穿越肥沃的皖江平原直下滚滚长江。千百年来见证了开城古镇的兴衰更替,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开城人的悲欢离合。凝视立于开城桥之畔的码头,虽然已过千年,往昔船来船往的情景已无法再现,但我们仿佛看到古时开城人来往穿梭于码头、集市的繁荣景象。泛舟永安河,河面波荡漾,两岸绿草如茵,令人心旷神怡。行走在永安河两岸的河堤上,看到翩翩飞起的白鹭或在缓流的清波上飞翔,或在辽阔的田野驻足,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闲适和自在。就是现在,还有一部分居住于沿河两岸的居民乘坐小船来往于村落与集镇之间。水是万物之灵,有了水就有了灵性,就有了千古以来开城人的勇敢与开拓精神。

到开城就不能不去羊山党史陈列馆暨田间纪念馆。展馆建筑呈三面红旗造型,让人耳目一新。走进田间纪念馆,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让我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灵魂净化和洗礼。田间的诗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1985年8月,田间在北京逝世。遵照诗人生前愿望,将其一半骨灰葬在故乡——开城镇羊山村潘家岗。伫立诗人墓前,耳畔仿佛又响起他那如鼓点般铿锵有力的诗句,这声音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和力量。

开城一日,终究也不过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然而,开城厚重的人文历史,开城蓬勃发展实现山乡巨变的脉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久久难忘。

刘斌

集团数字报刊 : 芜湖日报 | 大江晚报 | 金周刊
2022-07-20 2 2 芜湖日报 c261291.html 1 开城一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