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
2023年01月21日
第A02版:芜湖地理

一个“差”字 几乎毁了一个成语

一日,看《毓老师说孙子兵法》,书中有这样的引述:

左宗棠对曾纪泽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曾纪泽(1839—1890年),字劼刚,号梦瞻,曾国藩次子,萧一山在《清史大纲》一书中对他作如是评价:“曾纪泽是我国当时最了解国际形势的外交家。”

一件当年堪称壮举的行动,怎么就“差强人意”了呢?

一查字典,才发现,原来,这“差”,是“甚,殊”的意思,强,是“起,振奋”的意思。这里的“差强人意”,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不怎么地,不好,不太令人满意”。

此语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翻译白话文就是:汉光武帝刘秀有时派人前去看看大司马吴汉在做什么,来人回去禀报说他正在多方休整作战进攻的器具,皇帝于是感叹地说:“吴公确实很能振奋人心,威严庄重得可以匹敌一个国家了。”

差,本义是一个实义动词,读作chāi,是磋磨;选择;挑选。可怎么到了汉光武帝刘秀又有了程度副词的义项呢?

有学者研究,差,由实词转为程度副词,正是在两汉时期。

“算来还是张翰风的《古诗录》差强人意。”(刘鹗《老残游记》)

“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欧洲几个先觉,在那里大声疾呼,要求人民的平和……要欧洲联邦,做世界联邦的基础。这都是差强人意的消息。这些消息,都是这新纪元的曙光。在这曙光中,多少个性的屈枉、人生的悲惨、人类的罪恶,都可望象春冰遇着烈日一般,消灭渐净。”(李大钊《新纪元》)

李大钊《新纪元》,原载1919年1月5日“每周评论”第3号,可以说,一直到这个时候,差强人意都还是一个很好的褒词。

差强人意,还可以写作“差彊人意”。

其实,在《汉语成语大辞典》里,差强人意的介绍也是如此:“1、差:尚,稍微。强:振奋。谓还能振奋人的意志。2、谓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看来,差强人意一直就不是一贬义词。

2019年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差强人意”用法错误排在第一。积重难返,现在,想按照很正面的褒义来使用这个词,大约是颇有些难度的了。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说,一个词是什么意思,跟人们脱口而出时候的语感应该对应。当大多数人顺嘴说出“差强人意”,都是“不怎么地”的时候,你要硬是纠正,大约也是极为费劲的,效果也正如现在普遍在用的说法——差强人意。

一个成语,竟然本身也预示了自己的命运——差强人意,也是一绝。

劣币驱逐良币。词义感染,在所难免。有必要想让打头一个字是“差”的成语,回到当初的褒义吗?对此,只好拭目以待。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有一些字、词、句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所表达的意思已经与最初的含义不完全一致,甚至是相左的,就像“衣冠禽兽”。还有一些词语,则长期被世人误解误用,很有必要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貌。基于此,本版特开设“字斟句酌”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明“字斟句酌”栏目,投稿信箱:whrbzfkb@163.com。

朱卫国

集团数字报刊 : 芜湖日报 | 大江晚报 | 金周刊
2023-01-21 2 2 芜湖日报 c284491.html 1 一个“差”字 几乎毁了一个成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