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
2024年07月03日
第A03版:文化

徽商、米市、华洋贸易……

史学博士讲述芜湖近代“商业文明”

□记者 康丽 文 戴卿 摄

徽商与芜湖渊源深厚,它的兴盛为芜湖的发展增添了怎样的色彩?“芜湖米市”为何能成为“四大米市”之首,它的繁荣给芜湖带来了什么?晚清华洋两种商业力量并存,对芜湖近代化进程起到了怎样的助力?

6月29日,历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健,在镜湖烟雨墩开展了题为《明清商业发展与芜湖城市变迁》的史学讲座,讲述芜湖因商成市,市因商兴,揭示了在长江哺育下的芜湖,其城市发展与长江商业文明的演变息息相关。

徽州商人与芜湖的故事

本场讲座由市文联主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主讲人康健,出版专著《近代祁门茶业经济研究》《明代徽州山林经济研究》,系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青年英才,曾任央视《大运河之歌》纪录片解说嘉宾。

讲座从徽商与芜湖的渊源说起。在“无徽不成镇”的明清时代,徽商的足迹遍及天下,作为当时重要的商业都会、地处“皖南门户”的芜湖,自然成了徽商风云际会之所。

徽商在芜湖主要从事哪些贸易,对当地经济有何助力?康健介绍道,芜湖因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徽商通过芜湖将大量物资转运到大江南北。譬如,将徽州出产的木材和云贵、湖广运来的木材,在芜湖集散、堆积,徽州木商在江口堆积木材之地被称为“徽临滩”;徽商通过青弋江运到芜湖的茶叶颇为丰富,尤其芜湖开埠后,徽州茶商在芜湖十分活跃,长街是江口商业兴盛之地,徽商在此开设茶叶店,还有酒肆、米店、典当、墨业等各类行业的店铺;粮食贩运也是徽商从事的重要行业之一,其将湖广、铜陵、安庆等地的粮食,通过芜湖转运到缺粮的广大江南地区,徽商贩运米粮有利促进了芜湖周边地区粮食产业发展,繁荣了芜湖商业市场。“明清徽商长期在芜湖经营贸易,成为推动芜湖商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康健说道。

米市繁荣给芜湖带来了什么?

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李鸿章奏准将镇江七浩口米市迁芜。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米捐局在芜设立,安徽省内稻米必先至芜湖纳厘之后,方准出境,芜湖米市一跃成为苏皖边境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稻米集散市场。

“芜湖米市的兴盛,不仅促进了芜湖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城市建设,并深刻改变了芜湖的城市空间形态。”康健详细陈述道,当时芜湖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快速增多,因米市兴起,外商开始聚集芜湖,大量的外洋商品开始涌入芜湖,经营洋货的店铺也在不断增多,米商将米运至芜湖卖出之后,会购买大量的土洋杂货带回,这有力地推动了芜湖商品贸易的发展,商店数量快速增长,外商洋行也纷纷落地。

米市还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发展。康健介绍,当时为了满足大量稻米的集散,需要足够的仓储设施,因此货栈的大规模建设,一改江岸原来荒僻的景观,推动了沿江地区的城市建设;稻米贸易对水运尤其是轮船航运业的依赖,致使轮船航运业迅速发展起来,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逐渐得以开发,芜湖港也完成了由沿河向沿江的重新布局。

晚清华洋贸易碰撞出“火花”

“目前芜湖遗存下来的‘国保’建筑,如滨江公园海关大楼、天主教堂、范罗山英驻芜领事馆等建筑群,基本上都是西洋建筑,这也从侧面折射出西方列强对近代芜湖商业发展和城市近代化进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据记载,1876年,芜湖开埠通商,此后洋人、洋商大量进驻芜湖,开展各种活动,尤其是进行经济掠夺,设海关、建租界、开洋行。“西方列强客观上促进了芜湖商业发展,而华洋两种商业力量的竞合,共同推进芜湖城市近代化进程。”康健介绍道,在当时的变局下,有些徽商迎难而上,积极投入新式行业的经营,完成了近代转型。徽商吴兴周创办的芜湖明远电气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这是近代安徽最早的电厂,促进了芜湖工业近代化进程。

“对芜湖这座城市而言,商业发展一直是其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商业文化构成了城市的底色,商业历史铸就了城市的发展主脉。”康健最后道出了芜湖这座城市发展的“内核”,穿越悠悠时光,传承和创新商业文明,依然是千年商埠芜湖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力量之源。

集团数字报刊 : 芜湖日报 | 大江晚报 | 金周刊
2024-07-03 徽商、米市、华洋贸易…… 2 2 芜湖日报 c354154.html 1 史学博士讲述芜湖近代“商业文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