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普特融合 让教育更有温度

□记者 陆婷婷 文 陈洁 摄

融合教育,又称包容性教育,是指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应得到尊重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8岁的小韩(化名)是赭山小学荆山校区一年级的一名学生,6月20日是期末“乐”考的日子,他特意邀了妈妈一起来学校看他的现场表现。“这是‘口’字,这是‘月’字”“这是书包,这是在吃饭”“图片上的小朋友在扶老奶奶过马路”……面对老师的提问,小韩不紧不慢地回答,获得了三颗小星星的奖励,妈妈在一旁欣慰地连连点头。

让不一样的孩子享有一样的公平教育

小韩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两岁半时被诊断患有自闭症。“因为身体原因,小时候一直在康复机构来回奔波,一再延迟入学。”眼看过了年龄,还没落实上小学的事,夫妻俩非常焦虑。2023年7月,打听到镜湖区教育局在赭山小学荆山校区开设了第一届特教班,夫妻俩立马给孩子报了名。经过申请、入学评估等一系列准备,同年10月,小韩顺利入学。“真的很幸运,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去普通学校,这样能多接触同龄人,有助于更好地康复。”小韩妈妈感慨道。

曾经的小韩抗拒接触人群,需要妈妈时刻陪伴。“因为发育迟缓的原因,小韩的手部无力,简单的拧毛巾、剥糖纸都无法完成,慢慢地孩子越来越泄气,对做任何事情都不积极。”妈妈说,现在的小韩变化非常大,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是最开心的事情。“爷爷,早上好!”进校门主动和保安爷爷打招呼,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跳绳比赛,“六一”儿童节和同学一起上台唱歌……今年6月,小韩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和普通班孩子一起参加了庄重的入队仪式。“以前都不敢想孩子会有戴上红领巾的一天,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全家都好高兴。”回忆起入队那天的情景,小韩妈妈依然很激动。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融合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作为一所完全公办小学,赭山小学荆山校区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开设特教班,接纳智力智障、自闭症学生在校就读。类似小韩这样的孩子有8名,组成了现在的103班。在学校,他们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正在顽强、快乐地成长着。

“这些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和普通班孩子一样,而课程内容则是‘量身定制’的。”103班班主任宋明菲介绍,一年级学生主要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每周还有特色活动课,由两名老师陪伴在室外场地做体育游戏。“我们是‘两教一保’,两位特教老师一位保育阿姨。开学前一个月老师们还在特教学校进行在岗培训,做足功课。”宋明菲说,她定期要去市培智学校、无为特教学校听课学习,参加教研活动,回来后与学校领导交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逐步改进教学进度和内容。期末“乐”考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成果,“这些孩子变化很明显,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强。”看着孩子们的进步,宋明菲非常有成就感。

在赭山小学荆山校区,103班的孩子有专属的资源教室,室内不仅有书桌椅、黑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还有用于感统训练、注意力训练等专业设施设备。老师们的办公桌也被安排在教室一角,以备随时随地关注孩子。

“学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机制。”副校长邓海坦言,班级建立之初,老师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实例出发设置专属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每个计划的背后,老师们都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和改进。融合发展、分层教学、个训结合……秉持着“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活动等,103班的孩子都有参与。“学校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让普通学生学会尊重与接纳,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实现同仁、同慧、同融的目标。”邓海说。

2024年1月,学校组织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结对帮扶活动。党员教师+团员教师+少先队员组成8个“红色家庭”,与特教班的学生家庭结对,开展物资援助、心理疏导、手牵手成长,尽可能帮助解决这些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在关爱中健康快乐成长。

据介绍,下学期学校还将开设有助于特殊孩子提高触觉敏感性的沙画秀场和劳动实践个性化课程。“教育应该是一种赋能和滋养,我们希望通过推进融合教育,让这些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能更好地面对和适应未来的生活。”记者采访的当天,有外单位在学校实地勘查,500平方米的空地正在招标,计划用于特教班的劳动实践课——种植和养殖。下学期开学,孩子们将收到一份惊喜,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多了份学习的快乐。

2024-07-17 1 1 芜湖日报 content_3033.html 1 普特融合 让教育更有温度 /enpproperty-->